當今中國電線電纜市場分析與觀望
發布時間:2017-08-14
瀏覽量:
次
來源: 百度文庫
作者: 百度文庫
1.銅、鋁等原材料需求展望
銅、鋁等有色金屬是電線電纜行業的最主要原材料,在電工行業內,電線電纜制造業是銅、鋁需求量最大的行業。近幾年,電力、通信、鐵路、軌道城市交通、船舶、汽車、石油化工、建筑、公路、家電等產業依然保持較大的投資規模,建設速度加快,對電線電纜的需求越來越大。依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電線電纜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3966.70億元和3865.92億元,同比增長為48.23%和47.93%。兩項指標均排在電工行業第一位。實物產出耗銅達300多萬噸、鋁100多萬噸,成為全球電線電纜制造規模最大、市場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國家。
電線電纜用銅量約占全國銅消費量的60~70%,各類電線電纜產品的用銅量大致為:電力電纜約占20~30%,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約占28~30%,繞組線約占26~29%,通信線纜約占5~7%,其他線纜約占4~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到“十一五”末期預計電線電纜行業用銅量將達到450~500萬噸。
2.材料上漲,為“銅”所困
2006年,在一片“漲”聲中,我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為“銅”所困,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因為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的成本構成中占80%以上,再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更是讓這些企業雪上加霜。
由于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銷售價格卻難以合理提升。因此,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技術附加值相對較低的中低端電線電纜產品市場中,壓價競銷的情況相當普遍。目前,已有部分線纜企業出現虧損。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產品低價競爭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資、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一方面,由于投資門檻低,致使大批企業涌入,造成行業內的企業“過多過濫”。據了解,電線電纜行業內的大小企業多達5000多家以上。這些行業的生產能力超出了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過剩。另一方面,由于“門檻”低,不僅是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業”得以混跡于行業之中,成為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線纜產品的產生源頭,并憑借壓低銷售價格等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加劇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有相當的線纜企業認為,銅價較高,成本大幅上升,一些小企業無法承受,甚至有的已停產。但市場還是有的,上百萬的電纜訂單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購方用戶都不愿意接受由于銅價上調而使電纜成本上調的事實。電纜企業非常作難,有的企業只好與用戶簽訂合同,此次電纜價格不調可以,但是如果再有電纜需求,一定還要我來做的。“堤內損失堤外補”,下次訂貨再挽回損失。這就是電纜行業獨具特色的“霸王條款”,它折射出了電纜行業在銅價飛漲下的艱難。
近年來,由于世界銅錠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國內的電纜行業已飽受原材料暴漲之苦,幾乎所有電纜企業都面臨嚴重危機。有的電纜企業希望電網經營單位能夠改變招標方式,提高已簽訂合同價格,使電纜企業能夠渡過難關。
電纜行業的無規則競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一場大的整合和兼并時代的到來。如果一個企業的發展速度與區域、國家的發展速度相差無幾的話,那就不是發展,更不是快速發展,很有可能在這一輪大潮中被淘汰,因此線纜企業應有足夠的危機意識!
真正能夠在國家一些重大項目上具有投標能力的電纜企業也就五十多家,企業多、小而分散,造成了電線電纜行業的無序競爭、壓價現象非常嚴重。
面對原材料漲價,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表現出最多的是“無奈”。因為他們與電力、通信、交通或鋼鐵行業簽訂的訂單,交貨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而等到發貨那一天,合同上的價格卻往往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一旦合同簽訂,價格就無法更改,因此,有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
銅、鋁等主要原材料漲價,現在已經嚴重影響到電線電纜產業的生存,國外線纜企業又是如何應對原材料漲價的呢?
他們都建立了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通過與供應商簽訂長期供應條約、套期保值、遠期貿易合同等方式規避銅鋁價格波動風險;采取集中采購部門方式,提升公司與供應商的談判地位,強化和完善原材料風險控制體系和機制;某些公司,例如耐克森公司、SuperiorTelecom公司準備延伸產業鏈,尤其是向銅材料供應領域內,弱化銅價格波動風險;跨國公司建立了控制利率和匯率波動的風險機制。
跨國公司在資產負債率等方面遠低于國內公司,普遍保持在30%左右,相對來說公司的資產安全性更高。
3.行業洗牌,企業重組
近幾年,中國線纜企業一直上演行業洗牌,國企成了企業兼并和重組的關注焦點。
如今,中國線纜行業專制和資產重組已經入白熱化階段。就全國中大型的幾家電纜企業來看,企業兼并、并購、資產重組十分激烈。亞洲最大的沈陽電纜廠已經解體,一部分成為日資的沈古電纜公司。上海電纜廠已不復存在,其2/3的資產已經與日本公司合資。
但是國有企業被并購改制后,也不一定就能起死回生,后來又反復進行二次、三次改制已屢見不鮮。
在中國電纜行業大洗牌的潮流中,富有實力的中外電纜企業老板,似乎更看重國有大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品牌。前不久,有外商名言,表示不愿意與民營企業合作,其理由是“誠信度不足”,只想吸納資金而不愿承擔更多責任,這當然是極為個別的現象。
中國電纜行業大洗牌的結局,必然是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合資化或者外商獨資化。洗牌之后,將面臨這些“三化”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隨著外資陸續進入中國線纜行業,無疑加劇了行業競爭,國外同行以較快的速度將資本和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與國內線纜企業合作,中國的線纜行業已由單一的經濟轉向了多元化所有制的體制,民營企業已成為線纜行業最主要的經濟力量。而三資企業已占據我國線纜企業的1/3,并且這一份額有擴大的趨勢,有意在高壓電力電纜及光纜方面占有更大份額。國內幾千家本土線纜企業主要圍繞利潤不足20%的中低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30家左右的全球廠商分割利潤高達80%的高端市場。即使在低端市場,本土品牌也活得并不舒服,一些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競相降低生產成本,導致產品存在巨大安全隱患,進而影響整個行業的形象與發展。
可見,我國線纜行業經過二十多年,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依然沒有走出大而不強的怪圈,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多且規模小、規模經濟遠遠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和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等諸多問題。雖然存在這些問題,但我國線纜行業正面臨新的起飛機會,即在發展中快速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機會。
隨著勢力的再組合、市場的再劃分、利益的再分配,線纜企業的競爭面臨著空前復雜的局面。那么線纜企業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中走向成熟?線纜企業如何在成功推進技術、管理、品牌創新戰略中,把握市場契機、迅速提高企業層次、打造世界級的電纜品牌企業?我們將拭目以待!
4.我國電力電線電纜行業發展趨勢預測與展望
電力行業長期以來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電線電纜制造行業作為電力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也隨之蓬勃發展,尤其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能源、電力緊張的瓶頸性問題,國家不斷加大對電力方面的投資,使得該行業步入了飛躍發展期。2005年上半年特高壓電網西電東輸項目開始啟動,2005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發行40億元企業債卷,其中只要用于國家電網改造項目,我們從一系列新增、擴容項目上感受到了行業的發展步伐。同時我國電力行業長期以來存在“重電源、輕電網”的現象,電源和電網的比例為7:3,而發達國家的比例基本上為5:5,隨之而來的是輸變電瓶頸對電力供給的制約問題,這必然給電網建設方面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電力電纜制造行業所屬的輸變電一次設備行業,其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進入門檻低,用戶主要是國家電網公司,這種市場格局導致眾多設備供應商的定價能力部分喪失,整個行業經過快速擴展后又面臨原材料價格高漲的問題,業內競爭日漸激烈,利潤呈現下滑趨勢;二次輸變電設備行業是一個周期性波動相對較小的行業,其涉及高科技領域,技術壁壘高,由幾家大公司壟斷。鑒于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前景,電線電纜制造行業作為其子行業在大環境的推動下仍具有較好的拓展空間。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最新統計,在電線電纜領域內,2006年,電力電纜產量達1227.91萬千米,同比增長16.54%;鋼芯鋁絞線92.60萬噸,同比增長13.54%;按照當今電工行業的發展態勢,預計2007年,電力電纜將達到1450萬千米,同比增長20%左右,鋼芯鋁絞線將達到100萬噸,同比增長15%左右。根據我國“十一五”規劃,電力建設依然保持較大投資規模,必將強勁拉動電線電纜行業的市場增長,給電線電纜行業帶來難得的市場機遇,預計今后這種趨勢仍將繼續。
在2006年電工產品進出口貿易中,電線電纜行業依然保持蓬勃發展趨勢,在進口電工產品中,排第二位,為34.66億美元,在出口電工產品中,電線電纜數額最多,達到72.41億美元,成為電工產品中貿易順差的兩個主要來源之一(另一個為電工工具)。
從電力電纜行業發展來看,未來幾年里電力電纜的發展將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趨勢:
(1)1KV及以下低壓電力電纜盡管仍舊以PVC電纜為主,但是低壓交聯電纜逐步取代PVC電纜的趨勢將有所加強,溫水交聯電纜應用量將會增加。低煙無鹵阻燃電纜將有所發展。
(2)6~35KV中壓電力電纜仍是交聯電纜占統治地位,預制式電纜附件得到更廣泛應用。
(3)110~220KV級交聯電纜應用量將超過充油電纜,需要完善附件成套供應能力。充油電纜國內應用量減少,應增加充油電纜出口數量。不銹鋼焊條
(4)超導電纜研究應起步。對基本結構、工藝制作、性能測試及超導連接進行研究,爭取制作出樣品。
電線電纜廣泛應用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建筑、鐵路、城軌、汽車、航空、冶金、石油化工等眾多產業領域,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未來幾年國內城鎮化、重工業化的發展,通訊網絡、電網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內對電線電纜的需求量仍然處于快速增長態勢。
目前,全國電線電纜行業有6000多家企業,產業集中度很低,“小而全”、“處于中間狀態”的企業居多,規模經濟較差,因此,國內電線電纜行業在低端產品競爭激烈。
但是,在強調安全性和對環境保護的高檔電線電纜產品上(如低煙、無鹵、防火、阻燃電纜等),產品附加值高,產品毛利潤高達40%以上。由于產能不足,國內需要大量進口以滿足需求。這就為國內擁有核心技術,掌握特種電纜產品生產能力的電線電纜制造企業預留了廣闊發展空間。
銅、鋁等有色金屬是電線電纜行業的最主要原材料,在電工行業內,電線電纜制造業是銅、鋁需求量最大的行業。近幾年,電力、通信、鐵路、軌道城市交通、船舶、汽車、石油化工、建筑、公路、家電等產業依然保持較大的投資規模,建設速度加快,對電線電纜的需求越來越大。依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電線電纜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3966.70億元和3865.92億元,同比增長為48.23%和47.93%。兩項指標均排在電工行業第一位。實物產出耗銅達300多萬噸、鋁100多萬噸,成為全球電線電纜制造規模最大、市場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國家。
電線電纜用銅量約占全國銅消費量的60~70%,各類電線電纜產品的用銅量大致為:電力電纜約占20~30%,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約占28~30%,繞組線約占26~29%,通信線纜約占5~7%,其他線纜約占4~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到“十一五”末期預計電線電纜行業用銅量將達到450~500萬噸。
2.材料上漲,為“銅”所困
2006年,在一片“漲”聲中,我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為“銅”所困,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因為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的成本構成中占80%以上,再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更是讓這些企業雪上加霜。
由于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銷售價格卻難以合理提升。因此,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技術附加值相對較低的中低端電線電纜產品市場中,壓價競銷的情況相當普遍。目前,已有部分線纜企業出現虧損。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產品低價競爭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資、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一方面,由于投資門檻低,致使大批企業涌入,造成行業內的企業“過多過濫”。據了解,電線電纜行業內的大小企業多達5000多家以上。這些行業的生產能力超出了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過剩。另一方面,由于“門檻”低,不僅是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業”得以混跡于行業之中,成為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線纜產品的產生源頭,并憑借壓低銷售價格等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加劇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有相當的線纜企業認為,銅價較高,成本大幅上升,一些小企業無法承受,甚至有的已停產。但市場還是有的,上百萬的電纜訂單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購方用戶都不愿意接受由于銅價上調而使電纜成本上調的事實。電纜企業非常作難,有的企業只好與用戶簽訂合同,此次電纜價格不調可以,但是如果再有電纜需求,一定還要我來做的。“堤內損失堤外補”,下次訂貨再挽回損失。這就是電纜行業獨具特色的“霸王條款”,它折射出了電纜行業在銅價飛漲下的艱難。
近年來,由于世界銅錠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國內的電纜行業已飽受原材料暴漲之苦,幾乎所有電纜企業都面臨嚴重危機。有的電纜企業希望電網經營單位能夠改變招標方式,提高已簽訂合同價格,使電纜企業能夠渡過難關。
電纜行業的無規則競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一場大的整合和兼并時代的到來。如果一個企業的發展速度與區域、國家的發展速度相差無幾的話,那就不是發展,更不是快速發展,很有可能在這一輪大潮中被淘汰,因此線纜企業應有足夠的危機意識!
真正能夠在國家一些重大項目上具有投標能力的電纜企業也就五十多家,企業多、小而分散,造成了電線電纜行業的無序競爭、壓價現象非常嚴重。
面對原材料漲價,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表現出最多的是“無奈”。因為他們與電力、通信、交通或鋼鐵行業簽訂的訂單,交貨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而等到發貨那一天,合同上的價格卻往往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一旦合同簽訂,價格就無法更改,因此,有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
銅、鋁等主要原材料漲價,現在已經嚴重影響到電線電纜產業的生存,國外線纜企業又是如何應對原材料漲價的呢?
他們都建立了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通過與供應商簽訂長期供應條約、套期保值、遠期貿易合同等方式規避銅鋁價格波動風險;采取集中采購部門方式,提升公司與供應商的談判地位,強化和完善原材料風險控制體系和機制;某些公司,例如耐克森公司、SuperiorTelecom公司準備延伸產業鏈,尤其是向銅材料供應領域內,弱化銅價格波動風險;跨國公司建立了控制利率和匯率波動的風險機制。
跨國公司在資產負債率等方面遠低于國內公司,普遍保持在30%左右,相對來說公司的資產安全性更高。
3.行業洗牌,企業重組
近幾年,中國線纜企業一直上演行業洗牌,國企成了企業兼并和重組的關注焦點。
如今,中國線纜行業專制和資產重組已經入白熱化階段。就全國中大型的幾家電纜企業來看,企業兼并、并購、資產重組十分激烈。亞洲最大的沈陽電纜廠已經解體,一部分成為日資的沈古電纜公司。上海電纜廠已不復存在,其2/3的資產已經與日本公司合資。
但是國有企業被并購改制后,也不一定就能起死回生,后來又反復進行二次、三次改制已屢見不鮮。
在中國電纜行業大洗牌的潮流中,富有實力的中外電纜企業老板,似乎更看重國有大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品牌。前不久,有外商名言,表示不愿意與民營企業合作,其理由是“誠信度不足”,只想吸納資金而不愿承擔更多責任,這當然是極為個別的現象。
中國電纜行業大洗牌的結局,必然是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合資化或者外商獨資化。洗牌之后,將面臨這些“三化”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隨著外資陸續進入中國線纜行業,無疑加劇了行業競爭,國外同行以較快的速度將資本和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與國內線纜企業合作,中國的線纜行業已由單一的經濟轉向了多元化所有制的體制,民營企業已成為線纜行業最主要的經濟力量。而三資企業已占據我國線纜企業的1/3,并且這一份額有擴大的趨勢,有意在高壓電力電纜及光纜方面占有更大份額。國內幾千家本土線纜企業主要圍繞利潤不足20%的中低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30家左右的全球廠商分割利潤高達80%的高端市場。即使在低端市場,本土品牌也活得并不舒服,一些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競相降低生產成本,導致產品存在巨大安全隱患,進而影響整個行業的形象與發展。
可見,我國線纜行業經過二十多年,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依然沒有走出大而不強的怪圈,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多且規模小、規模經濟遠遠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和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等諸多問題。雖然存在這些問題,但我國線纜行業正面臨新的起飛機會,即在發展中快速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機會。
隨著勢力的再組合、市場的再劃分、利益的再分配,線纜企業的競爭面臨著空前復雜的局面。那么線纜企業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中走向成熟?線纜企業如何在成功推進技術、管理、品牌創新戰略中,把握市場契機、迅速提高企業層次、打造世界級的電纜品牌企業?我們將拭目以待!
4.我國電力電線電纜行業發展趨勢預測與展望
電力行業長期以來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電線電纜制造行業作為電力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也隨之蓬勃發展,尤其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能源、電力緊張的瓶頸性問題,國家不斷加大對電力方面的投資,使得該行業步入了飛躍發展期。2005年上半年特高壓電網西電東輸項目開始啟動,2005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發行40億元企業債卷,其中只要用于國家電網改造項目,我們從一系列新增、擴容項目上感受到了行業的發展步伐。同時我國電力行業長期以來存在“重電源、輕電網”的現象,電源和電網的比例為7:3,而發達國家的比例基本上為5:5,隨之而來的是輸變電瓶頸對電力供給的制約問題,這必然給電網建設方面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電力電纜制造行業所屬的輸變電一次設備行業,其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進入門檻低,用戶主要是國家電網公司,這種市場格局導致眾多設備供應商的定價能力部分喪失,整個行業經過快速擴展后又面臨原材料價格高漲的問題,業內競爭日漸激烈,利潤呈現下滑趨勢;二次輸變電設備行業是一個周期性波動相對較小的行業,其涉及高科技領域,技術壁壘高,由幾家大公司壟斷。鑒于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前景,電線電纜制造行業作為其子行業在大環境的推動下仍具有較好的拓展空間。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最新統計,在電線電纜領域內,2006年,電力電纜產量達1227.91萬千米,同比增長16.54%;鋼芯鋁絞線92.60萬噸,同比增長13.54%;按照當今電工行業的發展態勢,預計2007年,電力電纜將達到1450萬千米,同比增長20%左右,鋼芯鋁絞線將達到100萬噸,同比增長15%左右。根據我國“十一五”規劃,電力建設依然保持較大投資規模,必將強勁拉動電線電纜行業的市場增長,給電線電纜行業帶來難得的市場機遇,預計今后這種趨勢仍將繼續。
在2006年電工產品進出口貿易中,電線電纜行業依然保持蓬勃發展趨勢,在進口電工產品中,排第二位,為34.66億美元,在出口電工產品中,電線電纜數額最多,達到72.41億美元,成為電工產品中貿易順差的兩個主要來源之一(另一個為電工工具)。
從電力電纜行業發展來看,未來幾年里電力電纜的發展將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趨勢:
(1)1KV及以下低壓電力電纜盡管仍舊以PVC電纜為主,但是低壓交聯電纜逐步取代PVC電纜的趨勢將有所加強,溫水交聯電纜應用量將會增加。低煙無鹵阻燃電纜將有所發展。
(2)6~35KV中壓電力電纜仍是交聯電纜占統治地位,預制式電纜附件得到更廣泛應用。
(3)110~220KV級交聯電纜應用量將超過充油電纜,需要完善附件成套供應能力。充油電纜國內應用量減少,應增加充油電纜出口數量。不銹鋼焊條
(4)超導電纜研究應起步。對基本結構、工藝制作、性能測試及超導連接進行研究,爭取制作出樣品。
電線電纜廣泛應用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建筑、鐵路、城軌、汽車、航空、冶金、石油化工等眾多產業領域,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未來幾年國內城鎮化、重工業化的發展,通訊網絡、電網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內對電線電纜的需求量仍然處于快速增長態勢。
目前,全國電線電纜行業有6000多家企業,產業集中度很低,“小而全”、“處于中間狀態”的企業居多,規模經濟較差,因此,國內電線電纜行業在低端產品競爭激烈。
但是,在強調安全性和對環境保護的高檔電線電纜產品上(如低煙、無鹵、防火、阻燃電纜等),產品附加值高,產品毛利潤高達40%以上。由于產能不足,國內需要大量進口以滿足需求。這就為國內擁有核心技術,掌握特種電纜產品生產能力的電線電纜制造企業預留了廣闊發展空間。
分享到: